更好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和平台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作为黄河岸边少有的临城、涉农村庄,虽然城区用地紧张,但我们要把这三个村保留,因为它们是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宝贝。立秋后,黄河沿岸天空变得清澈明朗,马渡村东侧的来童寨村、黄岗庙村的幸福湾特色民宿、湿地公园、露营农场等成了城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部的马渡村、来童寨村、黄岗庙村,北邻黄河,南向城区,三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村民约6000人,距郑州城区仅20分钟车程,是目前金水区仅有的三个村庄。 新华社郑州9月19日电黄河湍流滚滚,落日照得水面闪着金光。郑州市委常委、金水区委书记张红伟告诉记者,近年,我们通过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保留历史、留住乡愁为宗旨,以智慧创新为发展主线,将三个村庄打造成‘三产融合共生的未来乡村聚落区,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今,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这里已成为市民观赏黄河生态之美、体验农耕乡愁、参与创新创业的新目的地。走进兴达路街道所辖的马渡村,村民尹小玲正在自家的庭院内修剪葡萄枝,院内种着青菜和各种颜色的花,葡萄架下五只猫咪在慵懒地打着盹。
近年来,马渡村新增农家乐、民宿、商店和小吃店等40多家,该村就业率从两年前的不足50%增至现在的80%以上,群众的收入这两年也翻了一番。所辖兴达路街道负责人说,企业和村民合作,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村内入驻的科创、文创、农创企业已有60多家,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文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霍佳锐,曾作为东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云南昌宁支教,服务和见证了全面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冯夏庭表示,学校将坚定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实现新的突破。把人生理想汇入时代洪流,服务人民、奉献祖国,书写无悔于时代的青春之歌。我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文法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霍佳锐,曾作为东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云南昌宁支教,服务和见证了全面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9月16日,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刘嘉伟倍感振奋。东北大学建校100周年前夕,全体师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校百年办学实践。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矢志不渝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把青年的热血奋进、学子的钻研刻苦熔铸成为祖国发展的青春力量,不断迎击困难、锻造自我,将自己的所知、所学、所能贡献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做强优势学科,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我会牢记总书记要求,坚守立德树人的师者初心,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因材施教,潜心教书育人,用心培根铸魂,持续为国家培养计算机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东北大学自成立以来,始终以育人兴邦为使命,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把人生理想汇入时代洪流,服务人民、奉献祖国,书写无悔于时代的青春之歌。
百年东大,始终赓续深植血脉的爱国基因。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师柴天佑感慨万分:在这个校园里,我深切感受到,许许多多的教师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持大爱情怀、彰显大德风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深耕勤织,在科学研究的求索中一往无前,用心血和汗水践行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人生誓言。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发展十分关心,刚刚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又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东北和东北大学的深切关怀,是对全体东大人的最大鼓舞和激励。我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提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王国栋对此感触很深,他表示,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在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践育人环境,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刻苦攻关。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鼓励他们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说,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期许,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坚定地走‘创新型、特色化、开放式发展道路,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伟大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国栋曾带领团队成功完成用工业化的轧机轧制超级钢的实验,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鞍钢等企业。
多年来,东北大学广大师生在爱国文化感召下,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互联网快速发展,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克宁对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进行持续10余年的改革实践,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东北大学师生表示,这是给予我们的最大信任、最大支持,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添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冯夏庭表示,学校将坚定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如何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繁荣进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中国主张,为世界各国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9月14日,以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北京开幕。
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表示,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9月14日,以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北京开幕。
如何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繁荣进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中国主张,为世界各国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表示,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同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始终是迈向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2022年5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同希奇莱马总统通电话时指出,中赞同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同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方长期、坚定的战略选择。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同访华的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会谈时的一番话情真意切,激起中非各界广泛共鸣。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当然成员,永远是发展中国家大家庭的一员。真诚平等、互利共赢、捍卫正义、开放包容,这些中非友好的主线和底色从未改变。
愿同中方一道推动非中合作迈上新台阶,共同应对能源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希奇莱马总统在会谈中的表态,传递着广大非洲国家的普遍愿望与共同期待。而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广大非洲国家也不畏种种逆流,坚定地选择同中方站在一起。
在会见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时,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愿同马拉维等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平等、公正方向发展。坚定支持非洲国家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非洲国家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明发展的重要一极支持非洲国家不断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中国言出必行,一诺千金。
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是中赞关系的鲜明特点。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成为近期中国对外交往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此次会谈中,希奇莱马总统由衷地说,中国发展带动全球南方国家取得进步,提升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不久前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非盟正式加入G20,成为世界多极化进程的最新注脚。不可逆转,彰显着习近平主席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深刻认识。现在我们发展起来了,更要本着真实亲诚理念,帮助非洲朋友实现共同发展,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9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举行会谈。会谈一开始,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了中赞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交往历史。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展现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中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将继续为包括赞比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新机遇。明年,中国将举办中非合作论坛会议。
(三)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近一个月来,从远赴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系列活动,到在北京先后接待多国领导人访华,习近平主席密集会晤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明年中赞将迎来建交60周年。